南明第壹狠人

壹袖乾坤

歷史軍事

大明永歷十二年臘月十三日,滇都昆明。 三十五歲的天子朱由榔身著壹身赭黃色十二團龍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085章 振興蜀中

南明第壹狠人 by 壹袖乾坤

2021-10-30 20:17

  歷朝歷代都是上行下效的。
  在朱由榔遷都成都的帶動下,越來越多的百姓往四川遷移。
  人煙稀少的四川漸漸熱鬧了起來,雖然遠無法達到萬歷年間的峰值,但好歹讓人看到了希望。
  重慶剛剛拿下,但朱由榔卻不打算壹直在這裏待著。
  既然遷都了,朱由榔自然應該坐鎮都府。
  在和李定國交代了壹應時宜後朱由榔帶著新軍向成都進發。
  至於李定國統率的大軍則分為三部分。
  壹部分由馮雙禮統領回到昆明駐守,以防止貴州清軍打昆明的主意。
  壹部分由白文選統率駐守重慶,防止鰲拜突襲。
  剩下的中軍則由李定國親率駐守奉節。
  從奉節不管去成都還是重慶都不算太遠,可謂是壹個兩全其美的選擇。
  如果哪邊需要支援,李定國也可以第壹時間趕到。
  另外按照天子繪制的圖樣,明軍已經開始在壹些要沖之地修築棱堡。
  由於沒有經驗,工匠們壹開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,但在修築了壹段時間後他們漸漸掌握了訣竅,修築的速度也快了起來。
  按照天子的計劃要用壹年的時間修築五十個棱堡,封鎖所有要沖關口。
  這樣東虜即便想要大舉來犯也會被切割開來,無法形成合力。
  明軍便可以利用地形地勢優勢對其各個擊破。
  對明軍來說每壹場仗都很關鍵,絕對不容有失。
  卻說朱由榔回到成都後受到成都百姓的熱烈歡迎。
  不過他沒有沈醉在百姓們的歌功頌德中,而是很快與文安之壹道策劃振興蜀中的方案。
  人和土地自然是最重要的,這壹點朱由榔已經在盡力去推了。
  接下來便是興商。
  蜀中井鹽天下聞名,朱由榔決定改革鹽稅制度,吸引商賈們來四川做生意。
  唯有如此商品經濟流動,四川才能真的繁榮。
  “陛下,我朝鹽法最早是開中法,吸引商人去九邊運糧換取鹽引。可惜自萬歷後開中法崩壞,朝廷濫發鹽引,鹽商靠囤積的鹽引可以從鹽場大肆倒賣鹽巴,謀取暴利。”
  文安之的性格十分剛直。
  在他眼中對就是對,錯就是錯。
  即便是朝廷的過錯也不需要刻意的遮掩。
  萬歷後期亂政頻發,其中鹽政敗壞就是很重要的壹條。
  “文愛卿的意思是仿效開中法?”
  朱由榔對於開中法自然不陌生。
  只是他覺得開中法是不是有些跟不上這個時代了。
  “當然不能全數取用,要做壹些改進。”
  文安之解釋道:“開中法的核心是減少朝廷運輸糧食的支出和損耗,把其轉加到商賈身上。如今大明所轄之地有限,不太需要靠商賈來運糧。朝廷需要的是商賈能夠帶來日常所需的吃穿用度。”
  朱由榔聞言眼前壹亮。
  現在成都乃至四川百廢待興,看起來十分荒蕪破敗。
  仔細壹想缺的不就是煙火氣嗎?
  要想有煙火氣光有人肯定不行,還得有生活元素。
  而這正好是商人能夠提供的。
  “所以把開中法要求的商人運輸糧食,改成運輸日常起居必須的物件?”
  “陛下英明。”
  朱由榔心道文安之真是壹個全才,這種細節的事情都能考慮的很完美妥善。
  只要商人能把煙火氣營造出來,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百姓來到四川定居。
  “陛下可以命有司專門負責此事。並對表現出色的商賈進行嘉獎,所賜鹽引的數量也應有所區別。”
  朱由榔點了點頭。
  這是自然,只有分級區分才能充分調動商賈們的積極性。
  商人重利,要讓他們嘗到甜頭才會用心做事。
  “臣老了,要是十年前必定主動向陛下請纓督辦此事。”
  朱由榔聞言笑出聲。
  “文愛卿說笑了,大明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妳處理。這件事朕自會找人督辦。”
  相較於海鹽,井鹽的產出更為集中單壹。
  商賈們要想插手這項業務,就必須和朝廷合作。
  不像壹些沿海的鹽商還能偷摸摸的曬鹽賣鹽。
  “陛下除了鹽務,重開科舉也是迫在眉睫了啊。”
  文安之是壹個文人,對於文教的重視自然不必多說。
  永歷朝廷在雲南的時候壹直沒有斷過科舉,但四川因為戰亂的緣故基本上沒有什麽人,自然不需要開設科舉。
  如今天子決定將重心向四川轉移,那麽在四川重開科舉便顯得極為必要。
  此舉是籠絡年輕人尤其是讀書人最重要的手段之壹。
  相較於武將,永歷朝廷的文官儲備是極為欠缺的,不少朝臣都是崇禎年間的進士。
  像文安之更是天啟年間的進士。
  說句不好聽的,他們這些老家夥還能撐幾年?
  可悲的是不是他們貪戀權利占著位置,而是沒有合適的年輕人頂上來啊。
  站在文安之的角度,確實會生出壹股後繼無人的悲哀感。
  朱由榔能夠理解。
  雖然朱由榔本身對於科舉抱有壹定的成見,但也不得不承認科舉是這個時代聚集文人最有效手段。
  文教改革的事情可以放壹放,眼下還是應該既有模式去推進。
  等到伐清成功天下已定再去動大刀子也不遲。
  “昔日大明科舉分南北榜,陛下不妨也分出壹個滇榜、川榜來。兩榜相互獨立,這樣川榜考生更容易考中。也可以吸引讀書人來到四川。”
  文安之這條建議可謂精妙。
  雖說眼下雲南的讀書人也不算多,但比四川還是要好的多。
  給四川獨立名額可以吸引雲南的讀書人來四川參加考試,把人才留下來。
  如今朱由榔已經徹底適應了皇帝的角色。他發現治國理政真的不能只靠壹股熱血。
  許多事情必須換壹個角度考慮。
  比如改革鹽制,朱由榔就需要站在商賈的角度考慮問題,制定既符合朝廷又符合商賈利益的政策做到雙贏。
  又比如重啟四川科舉,朱由榔也得考慮讀書人的心態。
  做皇帝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啊。
  ……
  ……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