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明末有套房

tx程誌

歷史軍事
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。 比如——全旭。 他在北京壹家影視公司當宣傳策劃,拿著不算太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八七八章 留下或離開

我在明末有套房 by tx程誌

2022-3-2 21:21

  雖然崇禎皇帝很想改變澳洲的大明,但是有些東西真的不是努力就能彌補的。
  大明本土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,和百姓的努力固然分不開,但是大明本土的先天優勢關系更大,這些優勢包括人口多,政府的政策傾斜,銀行的資金支持,專家團隊的技術指導,最後才是百姓的努力。
  但是,澳洲大明並不壹樣。澳洲大明雖然沒有司農寺的部門,把勸課農桑規為戶部,可事實上,戶部只需要收稅和發放官員俸祿,至於其他……只能說慣性使然。
  這些優勢澳洲大明都沒有,所以想在澳洲大明想復制大明本土的成功很困難,空有滿腔熱情是不夠的。
  或者說,只有崇禎願意改變是不夠的。
  明顯,崇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,就在盧象升成立天雄軍之初,天雄軍將士以大名府青壯為老底子,這些將士都是普通的百姓,農民出身。可是隨著這些年,他們隨著盧象升東征西討,南征北戰,漸漸成為了官身。
  崇禎也對這些軍士予以官爵,人只要有了權利,就會想著以權謀私,不少百姓費心勞力墾荒,把壹塊生地,收拾成了熟田,良田。
  澳洲大明的官員,不分文武,都像是聞著血腥味的鯊魚壹樣,壹擁而上,或是巧立名目,或是威逼利誘,或是強取豪奪,總之,官員和貴族會把這樣的良田,變成自己的良田。
  光有良田還不行,必須有人種,百姓都成了自耕農,誰給他們當佃戶?
  可以說是,澳洲大明又復制了朱氏大明的腐敗和土地兼並,搞得澳洲自耕農越來越少,並非是澳洲移民減少,事實上,澳洲孤懸在海上,沒有海,想逃離澳洲也非常困難。
  可問題是,澳洲大明百姓就像原來的百姓壹樣,惹不起官員和官府,他們就躲得起,反正澳洲地大物博,隨便找個犄角旮旯,就可以生活下來。
  澳洲人口雖然在崇禎那裏沒有突破十萬人,事實上澳洲的人口不下二三十萬人,這些人要麽幾戶或者幾十戶躲在壹個地方不出來,自給自足,要麽就是向內陸遷徙。要知道澳洲非常大,有森林,山區,平原。
  總之,崇禎這點人手,只是占據澳洲的壹小部分。
  崇禎的顧慮,盧象升也知道,但是他沒有辦法管。
  帶頭違法亂紀的都是那些盧象升的舊部,或者朝廷裏大員的親屬,這些人跟著崇禎出海建國,本身家財丟光,他若是動狠手,他們就跑到崇禎面前又是哭泣,又是鬧。
  這其中又是周皇後的父親周奎最為可惡,現如今周奎名下不下三十萬畝田地,其中三分之二都是熟田,也都是他強取豪奪過來的。
  盧象升有的時候羨慕全旭,全旭在這壹方面就比較徹底,首先軍隊的思想教育工作壹直沒有拉下,全家軍將士都知道他們是普通百姓出身,保家衛國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,而且軍人在享受了諸多福利和待遇之後,就不能仗勢欺人。
  這壹點全旭管的非常嚴格,事實上,不嚴格不行,要知道經過職業訓練的軍人,壹個人對付普通百姓太容易了,壹旦他們養成了這種習慣,那就沒有普通百姓的生存機會。
  想發家致富哪有那麽容易,新華農場剛剛開始的時候,全旭為了解決技術問題特意從大明本土調過去壹些專家,為了改良牲畜品種全世界購買種牛種羊,為了提高農場收入幹脆在新華省建立了大量的酒廠和紡織廠,這壹切都要歸功於大明銀行強大的融資能力,還要趕上百年壹遇的權力更叠,然後才有了現在的新華省。
  全旭在發展地方經濟的時候,擁有充足的資金,這些資金來源壹部分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紅利,壹部分則是大明皇家海軍和皇家陸軍的繳獲和劫掠。
  現在澳洲大明想要讓百姓的農場想賺錢,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問題,沒有啟動資金,再好的計劃也無法實施。
  要說崇禎皇帝沒有錢,那也說不過去,他現在有好幾個金礦,內庫的黃金就多達壹百多萬兩金子,可問題是,金錢再多,在澳洲大明是沒有用的,有錢買不到東西。
  崇禎也想復制全旭的模式,成立了大明帝國銀行,專門為澳洲移民提供資金的,不過在發生過很多起農場主貸款之後直接消失的惡劣事件,之後崇禎損失了超過兩百萬兩銀子,就停止了在為移民貸款的業務。
  敢欠崇禎皇帝的錢,無論是賴賬的,還是人間消失的,都不是普通人,這事沒法細查,細查之下,就是壹地雞毛。
  正應了那句話,經是好經,碰到歪和尚壹樣可以念歪了。
  無論從大明本土吸引移民,現在正處於世界移民的大時代,特別是澳洲也偶爾碰到來自歐洲的移民,澳洲有新移民過來直接給房子、給地、報銷船票,這就給了很多“聰明人”機會。
  最常見的操作就是以農場作為抵押從大明帝國銀行拿到壹筆錢,然後前往壹個新的國家從頭再來,這筆錢就是凈賺。在這個過程,大明帝國銀行是崇禎的,崇禎拿到地和房子有毛線用?虧的還是他自己。
  “盧卿,朕現在該怎麽辦?”
  現在崇禎是滿腹憂慮,卻無計可施。
  平心而論,全旭還真沒有忽悠崇禎,對於遼東的發展規劃和發展模式,都是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。
  可問題是,崇禎在澳洲就沒有辦法復制全旭的成功。
  盧象升除了苦笑,還真無計可施。
  因為崇禎太過心急了剛剛建立三座城,就分別命名為東京、南京和北京,成立了三府十五縣。
  光官員就任命了壹大堆。
  看著盧象升沒有說話,崇禎道:“朕想要推廣國家農場,將所有的土地全部收歸國有,由國家進行分配,不允許私人之間的轉賣,百姓等於是在國家農場上班,完成每天的工作,獲得相應的報酬……”
  不等崇禎說完,盧象升趕緊打斷道:“這樣更不行!”
  當初在遼東的時候,盧象升確實是想采取過這種方式,全旭就提出過大鍋飯的問題,大鍋飯會打擊個人的積極性。
  崇禎不解地問道:“為什麽?”
  盧象升不敢提這是全旭的說話,就急忙改口道:“也不壹定,陛下可以嘗試下。”
  現在澳洲的問題非常多,首先是地太多了,動物多,隨便動動手,就可以保證自己不用餓死,有政府或無政府,對於百姓來說,根本就沒有影響。
  大明百姓早已習慣了田園自給經濟模式的生活方式,想吃雞蛋,自己養殖壹些雞,想吃鴨蛋可以養壹些鴨蛋,想穿衣服,可以自己織布,自己做衣服。
  至於說,生產和生活工具,澳洲有很多鐵礦,鐵礦品質高達六七十,隨便放在爐子裏燒燒,用短打的方式就可以獲得鐵。
  要說種地,在大明本土,人均十幾畝的情況下,不精種根本就沒有吃的,在澳洲根本就沒有這個問題,壹百畝不夠,那就兩百畝,實在不行,那就兩千畝,不用種,拿著種子隨便撒撒,也可以收成不錯。
  盧象升嘆了口氣。
  說穿了,這就是格局的問題。
  全旭也不是沒有妻妾,全旭沒有成婚之前,他的妾室像湯氏(三娘)辛氏(二娘)親戚既不會在全氏的企業裏任職,也不會像周奎這樣貪婪。
  全旭的小舅子湯四喜,壹樣像普通人壹樣在學校裏上學,犯了錯,該挨揍就挨揍,別說是湯四喜,就連是全旭的子女也是壹樣。
  問題是,這些崇禎都做不到。
  跟著全旭幾年的老人,犯了法該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,沒有人情可以講。
  可崇禎做得到嗎?
  “遼東就不錯……”
  崇禎滿臉苦笑道:“我們怎麽就做不成呢?”
  病根其實很簡單,說穿了那就是制度問題,也是人性問題。
  現在整個大明的農民,無論是種多少地,收獲多少糧食,朝廷都不再收稅,只有在售賣糧食的時候交稅,這樣就避免了窮困百姓沒有口糧問題。
  現在全旭已經修改了分配土地的原則,不是采取按人頭分,而是按照開墾的土地,以六十畝為壹份額,開墾完成可以申請壹份,完成之後可以再申請。農民的積極性更高,有人就不眠不休開墾土地,吃飯都是在田間地頭,人累不死牲口都要累死。
  現在澳洲大明就沒有這種熱情和積極性到處都是懶漢,衣衫襤褸的人到處都是。
  在盧象升和崇禎苦思冥想如何增加澳洲大明人口,如果改善澳洲大明經濟的時候,全旭也在審批壹個文件。
  “對於那些老頑固,沒有什麽好客氣的,那些士紳還真是傻的可笑,大家都是大明人,哪有什麽士人、農民、商人之間的分別,都要為建設壹個更好的大明帝國而努力,那些冥頑不靈,因循守舊,有些人還沈浸在不切實際的幻想裏,就算是朱氏大明時期,天下的權力和財富在他們手中嗎?從來就沒有屬於過好吧!”
  現在不壹樣,全旭現在要站在整個大明帝國的角度上考慮問題,士紳願意融入大明帝國當然更好,實在不願意,那就幹脆離開大明帝國好了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