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米崛起

嶺南仨人

科幻小說

米國。
馬薩諸塞州(麻省)的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。
這裏坐落著著名的常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

納米崛起 by 嶺南仨人

2021-11-8 21:51

  時間壹晃而過。
  轉眼間,半年過去了。
  三艘共工級宇宙飛船的測試工作全面完成了,期間修正了壹小部分小毛病。
  共工級的大體並沒有什麽致命缺陷,完成了全面測試後,就意味著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。
  十幾艘前鋒級運輸船,將大量補給的物資,運輸到藍星40萬公裏軌道上,此時三艘共工級就停泊在該軌道上。
  大量補給物資,將共工級的儲存艙塞得滿滿當當。
  另外還有12個火箭助推器,也被安裝在共工級的機體上,這些火箭助推器重達6萬噸。
  單個火箭助推器就是5000噸,內部攜帶了3700噸N30燃料,足以將共工級在加速到16.5公裏每秒的飛行速度。
  這壹次派遣過去的60名宇航員,男女各壹半,顯然就是為了長期任務,而專門配置的比例。
  這些宇航員都是成對的夫妻,年齡也在27~40歲之間,預計會在木星工作10年左右。
  當然,期間的往返路程,也需要很長壹段時間。
  木星距離藍星,大約是6.3億~9.3億公裏,按照共工級的起步速度16.5公裏每秒,最大速度23公裏每秒,每個藍星日最多可以飛行198.7萬公裏。
  如果以最快速度飛行,單程需要317~468個藍星日的時間,往返路程就需要634~936個藍星日。
  但這只是理想狀態下的航行狀態,畢竟飛船需要加速起步和減速入軌,中途還需要在小行星帶補給物資。
  加上等離子發動機,要將速度從16.5公裏每秒,提升到23公裏每秒,這同樣需要壹定的加速時間。
  最後修正後的藍星—木星單程航行時間,大概需要550~840個藍星日左右,往返路程則需要1100~1680個藍星日。
  這還是在中途沒有意外情況的前提下,才可以達到的時間。
  也就是說,單單是趕路,就需要3~5年時間,再加上工作的10年時間。
  這意味著宇航員們,需要在宇宙中生活13~15年時間,如果沒有擬重力系統,還真沒有辦法進行如此遙遠的遠征。
  共工級宇宙飛船組成的遠征探索船隊,是聯邦在航天領域的又壹次大膽嘗試。
  60名宇航員又都有了心理準備,他們中的壹部分人,可能在接下來的余生中,都要在這茫茫星空中度過,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後壹刻,也沒有辦法回到故鄉。
 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,宇宙大航海時代的來臨,不全是美好的童話故事,也有無可奈何的技術現實。
  如果要實現快速往返,那人類的宇宙飛船速度,需要提升到光速0.1%的程度,才可以實現幾個月往返壹次。
  航天部在選拔遠征軍的時候,就將所有的情況都開誠布公了,選擇加入遠征軍的宇航員,都明白自己的命運。
  但是作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鋒,很多宇航員都有為航天事業獻身的覺悟。
  可以去億萬公裏之外,看看更加遼闊的星辰大海,這也是很多宇航員的夢想,他們將帶著人類文明的期望,踏上孤獨的征途。
  2028年2月23日。
  木星遠征軍的總隊長張樹義,帶著壹眾宇航員,陸續抵達了三艘共工級宇宙飛船。
  此時所有的準備工作,早已經準備就緒。
  “各飛船匯報情況。”張樹義拿起通信器,看著駕駛艙的顯示面板。
  “002號飛船壹切正常,隨時可以啟航。”
  “003號飛船壹切正常,隨時可以啟航。”
  張樹義看了看時間,大聲的吩咐道:“各單位請註意,15分鐘後正式啟航,目標木星,全速前進。”
  “收到。”
  “收到。”
  十五分鐘壹到。
  三艘飛船的火箭助推器瞬間點火,進入加速沖刺狀態,在洶湧澎湃的淡紅色火焰推動下,三艘共工級向木星軌道加速飛行過去。
  飛行的航線是提前計算規劃好的,看起來並不是向木星直線飛行過去。
  實際上,由於木星本身也會環繞太陽公轉,現在看起來不是在壹條直線上,當飛船抵達木星公轉軌道附近時,剛好會和木星相遇。
  如果途中沒有太多意外,大概會在627個藍星日後,進入木星軌道,開始在木星為期10年的探索工作。
  這個過程中,航天部也會持續發射其他飛船,運輸壹些補給物資和科研設備,給遠征軍使用。
  在8.6小時後,12個火箭助推器的燃料全部耗盡,助推器被直接拋棄,飛船啟動等離子發動機。
  淡藍色的等離子流,從發動機的噴口噴吐而出,看起來提供的加速度非常微弱。
  實際上,由於等離子發動機的持續工作時間非常長久,加上共工級的前半部分,設置有遊離星塵搜集系統,可以將漂浮在星際真空中的氫原子、氦原子搜集起來。
  這些被搜集起來的粒子,會被作為等離子發動機的加熱工質使用,減少飛船本身的工質消耗。
  其實,在現階段的技術中,是無法實現無工質飛船的,因為飛船飛行過程中需要做功,這個功肯定需要消耗,這是能量守恒決定的。
  哪怕是通過搜集星際塵埃,也不過是減少消耗,整體而言,工質的消耗是肯定不能避免的。
  在等離子發動機的推動下,三艘共工級緩緩加速著,只是這個加速非常慢,估計要從16.5公裏每秒提升到23公裏每秒,需要經過75個藍星日左右。
  這就是等離子發動機的優點,也是缺點,只要飛船能量充足,加上有足夠的工質,完全可以無限加速下去。
  但無限加速,僅僅是理論上可行。
  在實際應用上,肯定無法做到無限加速,壹是飛船的能量和工質,存在壹定的限度;二是飛船需要入軌停靠。
  如果現在共工級壹直加速下去,那將提前200天左右抵達木星軌道。
  問題是這樣做的後果,就是飛船的工質將全部消耗幹凈,到時候飛船可能會無法減速入軌,只能啟動備用的火箭發動機。
  萬壹備用發動機的燃料耗盡,也無法成功剎車,那飛船將面臨兩個可能。
  第壹個可能,就是被木星引力捕獲,然後被拉入木星,最後徹底湮滅在木星的恐怖大氣之中。
  第二個可能,則是錯過被木星引力捕獲的窗口,然後飄蕩在茫茫星空之中,等待聯邦的救援,或者成為壹艘流浪的星艦。
  其中第二個可能性比較高。
  這也是為什麽,明明共工級可以持續加速下去,卻將飛行速度,限制在23公裏每秒。
  就是考慮到加速、減速、應急的需要,作為壹艘安全可靠的宇宙飛船,這些方方面面的問題,都需要全面的考慮到。
  遠征軍船隊,在進入等離子發動機加速階段後,飛船的旋轉輪艙就開始旋轉起來,進入擬重力模式。
  孤獨的黑色。
  或許就是宇宙大航海時代的主色調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