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着系统来大唐

农家一锅出

网游小说

开元二年,四月,柳绿枝头。
长安城东通化门外七里处,灞水流经。
灞水东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2373章 贫地不用修路钱

带着系统来大唐 by 农家一锅出

2022-8-28 21:22

  “之前叫运河附近富贵人家修钱建车站,车站准备小医院,往后告诉富贵人家出钱修路,铁路路过当地?”
  李成器按照先前的操作考虑,根据传回来的信息,运河两边有钱人快要械斗了。
  穷人无奈,生病无钱医治,叹一声命不好,来世再重新投胎。
  家人哭一哭,该活着还要活着。
  有钱人不那么想,生病有活的机会,钱不缺,由于缺乏医治的地方死了,死不瞑目啊,有钱,有钱!
  机会出现,站台配医院,生病后跑到站台,若站台医院无法医好,乘火车往洛阳来。
  洛阳医疗条件好,那不是有李家庄子嘛!
  活着进李家庄子,除非真正的寿禄到,但凡地府记错了,李东主都能把生死簿给改回来。
  站台离谁家近,谁家活命的概率便高。
  有大姓的村子,同姓人口众多,村子以姓氏命名,王家村、陈家坳。
  他们个人钱少,村正说话已经不管用了,族老们开会,在嗣堂开会。
  告诉家家户户出钱,按照钱多钱少比例出,谁不掏钱就除族谱。
  两个大的村子距离十几里,站台凭什么修在你村子口?
  操家伙,准备。
  修路部门出面协调,别打,有话好商量。
  一个村子出一半钱,修在中间,剩下的钱,把自己村子通到站台的路修平整,几里地而已。
  只要准备好马车,路面平整,车轱辘好,耽误不了多久。
  如还是不同意,不修站台了。
  两个村子一商量,可以,快,村子里先互相帮忙把春耕干完,赶紧修路,一定要平。
  到时哪家生孩子,抬上车送医院,医院说不行时立即派遣人员往洛阳跑。
  或者老人生病、谁受伤、被毒蛇咬了,至少有个活命的盼头。
  照此来办,其他地方也应如是。
  “兄长,运河沿岸的百姓相对家庭经济略好,水运赚钱。
  别处找不到那么多大户人家,路应由朝廷修。
  黄河与长江及大的河流岸边处多设码头,下一步更多的小蒸汽机船要下水。
  暂时解决运输问题,医疗方面……人手不足。”
  李易没想过继续让别人掏钱,朝廷要承担起责任。
  运河属于修铁路,周围的人享受到便利,出钱出力。
  换个地方,铁路未跟上,医疗也没有保障,为何还叫人掏钱?
  群臣在旁边听,毕构一见要向外拿钱,眼睛眨眨,又低头吃饭,他属于条件反射。
  不晓得他进团儿后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调整好,别一听到钱便心跳加快。
  张九龄于旁出声:“未交税地区租庸调犹在,朝廷借工具,再出些吃食钱,百姓参与修路,可节省。”
  他想到修大庾岭时的操作,百姓们只管出力,工具李家庄子提供、伙食李家庄子管。
  百姓踊跃参加,过了二十天的免费劳动期,每天还可拿到四十钱的工钱。
  现在一天没有那么多的钱了,以前按照绢帛来算。
  一匹绢长四十尺,宽一尺八寸,一匹帛五十尺,宽还是一尺八寸。
  百姓不出工,按天计算,每日需要上交三尺绢或三尺七寸五的帛。
  一匹绢帛折钱五百五十钱,三绢就是四十一钱两毛五,三尺七寸五的帛,也是四十一钱两毛五。
  如今钱的购买力强大,再给四十钱不行,最多三十。
  不交税的地方百姓依旧上交绢帛,便宜。
  等到他们的地方让他们干活,二十天免费期之后,也给他们绢帛,不给钱。
  唯一好的地方在于工具由朝廷提供,伙食好,顿顿有肉。
  张九龄想把这个利用上,否则当地衙门就找别的事情让百姓出力。
  “许多地方已拨款过,回头查他们买的工具是否保养好。”
  毕构这时说话,他惦记买的工具。
  朝廷出钱,工具的价格固定,有专门的人审计。
  买到的工具,坏了有没有修?是否存在大量丢失的情况?
  “壶口瀑布外面的路修好,大型装置不方便使用挂拽方式,既有更好的蒸汽机船,当在上面装卸货。”
  姚崇提议,换成他当宰辅时,他根本不敢想修那条路,没钱。
  如今那条路,五十万缗够不?不够给一百万缗。
  他不说修铁路,铁路太贵,当修在更需要的地方。
  “水运新设备,以长江为重,利民生,货物运抵蜀地后,又可走一段陆路接黄河。”
  宋璟也有自己的想法,黄河重要的地方在源头,从源头出兵打突骑施和白衣大食更有威慑性。
  铁路修到运河,长江上游的货物到地方换火车,物流速度快。
  他话音方落,等李易决定,或者说给出一个方案时,小机器人零三三发出动静。
  “东主,黄河上发现蜀地盐帮船只,距离此地还有六里。”
  “重要人物拦下,接到此,其余船只让他们去洛阳靠岸。”
  李易吩咐,船队已经抵达,靠近,别去长安了,铁路运力增加,够用,船只逆流太耗钱。
  一艘运盐的船,得几百纤夫拉动。
  平均下来纤夫并不会多赚钱,不如拉小船,好组织人手。
  几百人齐动,有一个位置纤夫的纤绳松了紧了,便影响一串儿,高技术活儿。
  游艇出去接一下,六里地逆流,等他们到,这边都吃完了。
  十分钟不到,游艇回来,自动靠岸,不需要牵引船。
  杨环晋和黄贤荣到来,行礼,见过怀安县公、见过方渠县公、见过李大夫和……其他。
  二人洗洗手,用湿毛巾擦擦脸,将就一下,其实他俩想洗澡。
  运盐的船吨位大,一路顺流而下,中途不停,吃饭就在船上解决。
  盐价低了,盐帮的利润却上升,因为产量高。
  转井的工具没有专利,他们自己造,陛下不追究即可。
  吃不起盐的百姓能吃起,腌制酸菜、制作梅菜、盐干菜、咸菜、风干的荤食。
  百姓每日的盐消耗量大,吃到肚子里的盐不多,酸菜制作完,没有盐,梅干菜做好后吃的时候要洗。
  洗完的水有养家禽和牲畜的就给它们添加点,它们也爱吃盐。
  “一路顺利?”李隆基等对方落座,声音温和地询问。
  他对蜀地盐帮有好感,遇到事情时,真往上冲啊!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