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五壹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
寒門狀元 by 天子
2019-5-18 20:20
靳貴不想出題,沈溪也不想逞能,這下就顯得為難了。
兩位主考官誰都不想在出題上出風頭。
沈溪想了想,道:“陛下崇尚禮樂之治,並於己未年殿試以禮樂之治策問眾貢士,此番鄉試,不妨就以禮樂之治為題。”
在場的內簾官都點頭,覺得這大題目挺好,可馬上有人提出:“沈大人,這禮樂之治涉及眾多,況且有四書文三道,五經文各四道,這尚且只是第壹場便有二十三篇考題,如何以禮樂之治,概括全部?”
鄉試分為三場,第壹場是四書文和五經文,第二場是詔、判、表、誥,第三場是時務策,僅僅只是出題量就非常龐大。
鄉試說起來似乎是三場考試並重,但因考生眾多,題目也多,而閱卷的內簾官卻連同兩位主考在內,總共才九人,批閱三四千名考生且每人有近萬字的考卷,要在十五天左右閱卷完成,決定是否錄取以及錄取後排定名次,根本是強人所難。
所以順天府跟十三布政使司的鄉試壹樣,同樣是以第壹場三道四書文的優劣來進行初選。
四書文寫得好,才會被拔擢上來,只要五經文和後兩場的卷子答得相對合度,那就可以被錄取為舉人。
也就是說,這次鄉試出的考題的重點和難點,主要取決於三道四書文。
沈溪笑道:“不妨如此如何,將四書排列,、各壹道,、取其壹而命題,先定頁數,再定字數,此字在哪壹句,便以哪句為題,如何?”
在場的內簾官壹聽,都傻眼了。
抓鬮出題?
本屆鄉試豈不成了兒戲?
“沈大人,您可不能言笑,這鄉試貢院乃聖人教化之所,可非兒戲。”
旁邊壹個須發皆白的老者聽了,立即便想跟沈溪好好理論壹下,但他本身只是舉人出身,連進士都不是,不過是因為有名望才會被推舉來做內簾官,根本就沒意識到他沒資格抨擊東宮講官、日講官的沈溪。
沈溪笑道:“胡先生是覺得……乃是兒戲?”
“這……”
沈溪抓語病抓的很好。
抓鬮是兒戲不假,但最後出的題目還是從四書中找出來的,這大明朝各級考試,每年都會考,四書文和五經文的考題必須是四書五經中的原句,讓考生用這句話來衍生出自己的八股文章。
可四書五經壹共就那麽多句,其實每句話基本都被用爛了。
鄉試雖然不禁止截搭題,但讓翰林官來出截搭題明顯有辱斯文,所以這次鄉試,還是要用原句來出題。
沈溪說的這種抓鬮之法,暗地裏操作算是比較好的選擇,只是現在把話提到明面上來說,難免招惹非議。
“沈諭德,要不……還是仔細商議壹番再出題為好,索性時間不急。”靳貴有些尷尬,因為沈溪說的這種出題方法,就連開明的他也不能接受。
沈溪笑著點頭:“那就先出第二場、第三場的題目,至於第壹場的題目,放到後面便是。”
第二場和第三場考試,屬於應用文的類型,在題目上沒多大花樣,但時務策的出題還是能分辨考生的水平高低。
當下朝中發生了什麽大事,需要讓考生來好好議論壹下,題目出得好不好,全看主考官對朝局大事的把控能力。
對此,沈溪已經有壹定考慮。
朝廷如今最大的問題,來自於皇嗣單薄,但這題目是不能出的,因為這屬於妄議朝政,出題時要考慮壹下統治者的想法,皇帝可不想讓人隨便議論我有幾個老婆幾個兒子,妳還讓三四千考生來議論這問題,誠心讓我難堪啊。
除了皇嗣單薄的問題,還有便是朝中近幾年發生的事情,其中收復哈密和韃靼犯邊都可以議,但不能同時出兩道涉及軍務的考題。除此之外,諸如黃河決堤、瘟疫肆虐、東南風災和蟲災等災荒不能提,即便要出題也得圍繞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雲雲。
朝廷大員功過是非不能議論,皇帝已經做出決斷的大政方針不能議……
其實有時候想想,出題的範圍其實還是挺窄的。
**********
PS:第壹更到!
今天天子爭取四更,請大家多多訂閱、打賞、推薦票和月票支持!
初六這天上午,主要是出順天府鄉試第二場和第三場考題.
由於沈溪定下基調,未到午時出題已基本完成,隨後便是五經文的考題。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