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98章 南港新城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2

  香囊、薰香,皆常見。香水卻十分新奇。除去香體,還有驅蚊、止癢、醒腦等諸多功效。於是,百花香露便從貴公子們向攜帶來的女眷身上,飛快飄散。
  又很快風靡北地王侯公卿。
  蕃邸胡商受少君侯托付。遣人遠赴西域,搜集沙棗花實,快馬加鞭送到樓桑。
  就劉備所知。還有壹種比麝香更加高級的香料,阿末香(龍涎香)。只是時下,抹香鯨壹定不好找吧。
  算了。
  劉備又在寢肆後院,單獨辟出壹地,新建壹樓,稱:凝香閣。請來西域香師,素手調香。
  又讓徐榮攜鼉龍騎快馬進京,將三瓶特制的琉璃香露送往洛陽,交由黃門令左豐獻與陛下。為崔烈買官開路。
  作為酒精的高級衍生物,香露的暢銷令劉備始料不及。尤其是琉璃香露的利潤,簡直是壹本萬利。遠遠把最盈利的錦墊,甩在身後。購買者皆是世家豪門。更有遼東田韶,壹次買了整匣壹百瓶。送來百枚金燦燦的馬蹄金餅。
  香露的好處太多。遭蚊蟲叮咬,只需塗抹患處,便能止癢。沐浴時,滴入少許,神清氣爽。平時攜帶,提神醒腦,長袖流香,蚊蟲遠避。時人大愛。
  高薪雇來的西域香師自要保護周全。蒸餾酒精的技藝也讓崔鈞嚴加看管。處理完邑中諸事,劉備這便返回臨鄉城,主持都邑大建。
  臨鄉工匠充足。數年前可同時督造督亢和酈城,還同築酈亭溝、督亢溝堤。如今舉治下之力,督造臨鄉。自然事半功倍。瀕臨濩澱水的港口和臨鄉內外城,同時開建。南港與其說是壹座港口,不如說是壹座港城。
  “濩澱水東南逕臨鄉城南。”
  東南流向的濩澱水,從臨鄉城南穿過,註入南巨馬水。而濩澱水的上遊來水,便是督亢大澤。此時,整個濩澱水路,皆淹沒在大澤之中。
  從後世濩澱水的名字,亦不難理解此水的狀況。‘濩’,散布。‘澱’,淺湖。濩澱水,便是壹條散布著許多淺湖的水流。
  三百年後,北魏酈道元著《水經註》時,濩澱水還是壹條周圍散布著許多淺湖的水流。可想而知,時下督亢泛濫,濩澱水早已與大澤沆瀣壹氣。河道盡淹沒在白澤之下。
  劉備本不知有這條水路。正如淹沒在督亢澤下的督亢溝水壹樣。也是良匠下水查探,順著護陂內水流的方向,找到了這條暗河。
  原來,戰國時徑五十裏的督亢陂澤,中的‘陂’,便是指這條護陂。護陂再往東南,便是濩澱水路。
  ‘護陂’,正如‘鹿陂’。乃是壹座集引、蓄、灌、排、圩,綜合利用為壹體的大型水利工程的統稱。
  護陂內有陂渠。陂渠上承督亢澤水,下續接濩澱水。待洪水漫出,沖垮河堤。陂渠與濩澱水接力,將戰國時徑五十裏的督亢陂澤,擴成了如今的白澤百裏。
  如此壹來,有了南北向的護陂和東南向的濩澱水路,上下續接。臨鄉東南再行圩田,可事半功倍。只需如督亢溝和酈亭溝兩條水路那般,築堤攔水,再橫攔築壩。待阡陌縱橫如棋盤,再舀水晾曬,美田自成!
  換句話說,臨鄉壹地,有三條水路連接南北巨馬水。由西向東,分別是:酈亭溝、督亢溝、濩澱水。
  東南向的濩澱水,逕臨鄉城南。與臨鄉城擦了個邊。劉備建造的南港,要從東南向的濩澱水路,引壹條東西向的直渠。然後繞臨鄉新城壹周,再與城北濩澱上遊水路續接。不僅掘渠成港,亦能引水護城。壹舉兩得。
  為泊大船,南港直渠,水路極闊。寬二十余丈。排建‘丁’字長堤,可對面泊船。堤上鋪青石方磚。建塔吊若幹。渠闊水緩,塔吊無法用水流驅動,故而改成畜力轉輪。輔以定滑輪、荊棘輪、配重石砣。吊運船上貨物。長堤居中建有軌路。貨物可從商船直接吊入貨運舫車。然後排隊入南港城。
  南港城內,列建邸舍。每座邸舍,皆以直軌與港口處相對應的‘丁’字長堤相通。換句話說,每座‘丁’字長堤,都對應壹座邸舍。邸舍內架橋吊,同樣是畜力驅動。可將貨物分類堆積。
  邸舍為南北長屋,上下三重。底下裝貨,中層待客,頂層住宿。壹排南北邸舍後方,再建壹條東西向的直軌。與邸舍內南北向的軌路以轉車臺相連。東西直軌中段,同樣用十字轉車臺,連通壹條四軌雙道,與三裏外的臨鄉城直連。
  如此壹來,堆在邸舍內的貨物,便可通過南北雙軌,源源不斷的運往臨鄉城。而臨鄉城內的貨物,亦能源源不斷的運抵邸舍,再裝船出港。經南北巨馬水路,販運大江南北。或經由酈亭溝水、督亢溝水、濩澱水,在臨鄉諸城之間,往來轉運。
  兩漢漕運之利,由少君侯處,便可見壹斑。
  依照“壹車載二十五斛”的載重量計,壹艘五百石車輪舟,等同於二十車的運量。且水路運輸的成本和效能,遠優於陸運。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上取江陵木以為船,壹船之載當中國數十兩車。”《釋名·釋船》:“謂船最大者為。五百斛。”
  “諸侯安定,河渭漕挽天下,西給京師;諸侯有變,順流而下,足以委輸。”足見漕運的重要。
  為管理調度漕運船舶,西漢在河、渭之交建‘船司空’官署,專管黃、渭河水運、船庫。後以船司空官名為縣名,稱:‘船司空縣’,隸京兆尹。《漢書·地理誌上》:“船司空,莽曰‘船利’。”
  管理船舶、水路的最高級官吏,稱‘都船令’。武帝時始置,隸屬執金吾,掌治水事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》:“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。屬官有中壘、寺互、武庫、都船四令丞。”其中都船、武庫有三丞,中壘置兩尉。
  大漢朝,郡國並行,列候次減。
  正如城倉長的設立。隨著南港城的出現,劉備便可類比‘船司空縣’設立‘南港船司空城’。將督亢、樓桑、西林、酈城,四港,皆劃歸‘南港’管轄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