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75章 愁雲散盡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3

  汝南袁氏,四世三公。門生故吏,遍及天下。
  李術既出汝南,袁紹大名,必然知曉。然今,天下三分,各為其主。李術心思若何,尚未可知也。
  然如史上韓馥,舉州相讓。同樣內憂外困,李術何去何從。料想,當有定論。
  另有袁紹帳下謀士郭圖獻策。可命樊能、於麋、張英三將,同書勸降。身陷四面重圍,知大勢已去,李術必開城納降。
  袁紹稱善。
  先命袁術,調運糧草輜重,又遣使入蕪湖,勸降李術。
  二袁各據險要,築城自保。更加合肥侯,禦駕親臨。營中糧草、兵器足備。群雄稍得心安。
  蕪湖、丹陽、秣陵,三城沿江順下。皆為劉繇屯兵重鎮。只因有牛渚為橋頭堡,故蕪湖兵少。再加城池險固,三千守軍足矣。
  奈何劉繇,用人不當。慮及乃陶恭祖所遣,當可壹用。豈料皆是貪生怕死,無能鼠輩。
  自以為固若金湯,實則不堪壹擊。“千裏之堤,潰於蟻穴”。何況整條沿江防線,早百孔千瘡。
  不料李術頗有擔當。見三將手書,雖將信將疑,卻謹守城池,並未不戰而降。
  見事不可為,說客自回復命。
  袁紹得報,壹籌莫展。
  謀士郭圖,又生壹計。
  這便入帳密報:“明公何不遣人說降丹陽笮融。”
  “哦?”袁紹素仰賴郭圖之謀。急忙問道:“公則可有妙計。”
  “明公可知張魯否?”郭圖循循善誘。
  “乃漢中五鬥米師……”袁紹似有所悟。
  郭圖低聲言道:“聞笮融此人生性殘暴,卻深信西佛。若許以重利,當可為明公壹用。”
  “重利若何?”袁紹又問。
  “若天子效史侯,封笮融為國師,總佛門弟子。笮融必心悅誠服。”果不出所料。
  “不可。”袁紹斷然搖頭:“家國大事,豈能假手於神佛。”
  袁紹有此念,郭圖實不意外:“乃詐言耳。待賺開城門,再做計較。”言下之意,定不會如史侯那般,縱容佛門。
  “此計,高妙。”袁紹心領神會。
  遂入天子大帳,秘奏於合肥侯座前。
  見合肥侯無言。
  袁紹又進言道:“丹陽山險,民多果勁,好武習戰,高尚氣力,歷為精兵之地也。若能得之,江東可定。”
  “朕,既封笮融為國師,又豈能食言。”合肥侯心有顧慮:“江東本就信佛。尤其丹陽,徒眾甚多。笮融此人,非良善之輩。竊居高位,久必生亂。恐如張角故事,禍亂天下。”
  “陛下且安心。事後,臣自有計較。”袁紹言盡於此。
  合肥侯心領神會:“既如此,詔命可下。”
  命黃門令黃綱,當即制詔用璽。轉賜大將軍袁紹。
  “臣,叩謝陛下。”得此詔命,萬事俱備。
  “其中厲害,大將軍慎行之。”合肥侯不忘叮囑。
  “喏。”
  待袁紹離去,程貴人陪袁皇後,自出帷後。
  “陛下安心,大將軍必有計較。”袁後寬慰道。
  “事急從權。時局艱難,社稷窮厄。唯有行此下策。”合肥侯嘆言。
  “如大將軍所言,若取丹陽,江東可定。”程貴人舉止雍容,似又有身孕。然袁皇後至今尚未圓房,仍是處子之身。程貴人曾向袁皇後進言,同侍寢,許有轉機。卻被袁皇後婉拒。背後原因,外人又豈能知。
  袁紹剛入中軍大帳。
  便有斥候來報。有徐州豪傑,渡江來投。
  “姓甚名誰?”袁紹壹喜。
  “自稱瑯邪劉勛。”
  劉勛,字子臺,徐州瑯邪人。為袁術故吏,前為沛國建平(縣)長。因豫州牧丁原,效仿兗州,頒《抑兼並令》。劉勛見事不可為,遂解印自去。攜門客私兵數千,渡江來投。
  恐其有詐。袁紹先命人穩住砦外來船,又速報牛渚袁術知曉。
  聞劉勛來投。袁術大喜。
  二人江上相認,共入水砦。把臂登岸,拜見合肥侯當面。
  “臣,劉勛,叩見陛下。”謂雪中送炭,莫過如此。
  “免禮,賜座。”山窮水盡,合肥侯自當禮賢下士。
  “謝陛下。”劉勛再拜落座。
  袁術代為奏報:“啟稟陛下,子臺此來,攜大小舟船百余艘,部曲三千。”
  “朕心甚慰。”部曲三千必是豪傑。合肥侯焉能不喜。
  袁術又道:“子臺此來,另有大功壹件。”
  “哦?”合肥侯如沐春風:“願聞其詳。”
  劉勛抱拳奏曰:“回稟陛下,臣素與薛禮交好。願說其‘簞食壺漿,以迎王師’。”
  “善。”累日愁雲,壹朝散盡。峰回路轉,柳暗花明。合肥侯壹時,甘之如飴。
  事不宜遲。劉勛假扮遊商,車隊入秣陵。營門投帖,與薛禮相見。
  與此同時。
  謀士郭圖,並黃門令黃綱,已成笮融座上賓。
  “此話當真。”聞合肥侯渡江,移駕石城。欲拜己為國師。笮融猛然直立。
  “詔命在此,國師自觀。”黃門令黃綱,亦是豪傑。面色不變,舉止如常。
  笮融伸手欲奪,忽覺不妥。這便整衣下拜,大禮奉詔。
  展開視之,欣喜若狂。尤其合肥侯所用,乃傳國玉璽:“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”。
  壹諾千金,更何況天子乎。
  笮融焉能不深信。這便投桃報李:“若為國師,願助我主,平定江東。”
  “壹言既出。”黃綱眼中,壹閃精光。
  “百死不悔。”笮融目光如炬,擲地有聲。
  “何不開城,沐浴焚香,以迎天子。”黃綱笑問。
  “固所願也!”四目相對,笮融仰天大笑。
  消息傳回,亦喜亦憂。
  袁術進言道:“陛下不可輕信,需防有詐。”
  “我等,何不先入城。”袁遺言道。
  “不可。”合肥侯已有計較:“朕若不至,笮融必難自安。若起疑心,臨事而悔。功虧壹簣也。”
  “陛下明見。”袁紹下拜。
  袁遺又道:“何不等秣陵消息,再做計較。”
  合肥侯忽笑:“蕪湖、丹陽、秣陵,三城順下,互為犄角。李術、笮融、薛禮,三將首鼠兩端,作壁上觀。壹地全而三地全,壹城失則三城失。若聞笮融開城納降。李術、薛禮,必望風歸服。得三城,江東可定。”
  帳中百官,聞之無不振奮。
  輔佐英主,何愁大漢國祚不繼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