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37章 粉墨登場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3

  又過壹日。
  大將軍,兵敗如山倒,身首異處,陳屍西園之事。洛陽城,人盡皆知。
  據四郭民居,與薊王門下繡衣及洛陽縣吏,負隅頑抗的白波宿賊,亦紛紛棄械投降。宮中大火已熄。粗略統計,有兩千大小黃門,死於非命。更有數百白面無須之留守宮官,慘遭誤殺。至於何府死士,被幕府雄兵悉數屠盡。
  另有永樂宮、雲臺殿、雞鳴堂,被縱火焚毀。
  黃門子弟不算。城內及四郭百姓,無辜被害者,數以萬家。
  萬幸。洛陽公卿皆無礙。再聞二宮太皇、何太後及少帝,皆安然無恙。終於各自安心。民心初定。
  對於大將軍,兵敗身死。眾口不壹。
  有人拍手稱快,有人扼腕嘆息。類比前大將軍竇武故事。百姓對大將軍何進之死,更多憐惜。加之自得黨魁張儉點撥,何進頗多義行。亦令人稱道。再加暗中所謀,並不足為外人道哉。故時人只知其壹,不知其二。多知大將軍興兵,乃為誅殺黃門宦官。並不知曉,何進暗行不端,火焚燒永樂、雲臺,弒殺二宮太後之劣跡斑斑。
  只需與宦官相關。天下百姓皆自然而然,站在黃門之對立面。所謂“過街老鼠人人喊打”。莫過如此。黃門宦官,時至今日。又何嘗不是咎由自取。
  張讓暗中所為,亦被趙忠悉知。本以為,原先眾人定計,拼死壹搏,最好亦莫過和局。只需暗中救走少帝,黃門宦官自可立於不敗之地。
  不料,張讓舍身飼虎。董驃騎又行黃雀在後之舉。陰差陽錯,錯進錯出。竟壹舉斬下大將軍何進首級。始料未及。
  談判的核心。相互妥協,各取所需。
  大將軍何進與黃門內官,聯手炮制的這場宮廷政變。
  如何妥善收場,才是當務之急。
  興兵入宮,濫殺二千余眾。縱火焚燒宮室。累及二宮太皇及少帝。條條皆是死罪。
  所謂人死如燈滅。愛恨情仇,壹筆勾銷。用死人抵罪,古往今來,屢見不鮮,屢試不爽,無所不利。
  壹言蔽之,死無對證。
  大將軍何進,身首異處。
  中常侍張讓,投河溺亡。
  二人生前足夠權重。此時用來擔責,再好不過。
  無需暗通曲款。雙方默契共生。
  袁紹等人,推說壹切皆是奉命行事。焚燒二宮,亦出何府死士,非我等所為。
  趙忠等人,則借口壹切皆出張讓所謀。裹挾少帝出宮,亦是其擅自行事,事先並不知情。
  雙方各執壹詞。足夠默契的同時,亦各自留有討價還價之余地。比如,袁紹壹系,求改“張讓裹挾少帝出宮”為“張讓劫掠少帝出宮”;而趙忠壹系,則必改“大將軍興兵誅內宦”為“大將軍興兵除異己”。
  如此,咬文嚼字,終得圓滿。
  稍後,便是各方說客,粉墨登場。洛陽宗親貴胄,齊上二崤城,同登雲霞殿。先借口問安,再說各家慘淡。最後旁敲側擊,為人請求脫罪。
  如先前所言。之所以洛陽子錢家,敢貰貸封君列候,亦有此因。皇親國戚的重要作用之壹,便是充當“禁中說客”。為人求情,為人求官,為人求爵,不壹而足。
  各方角逐。不出三日,二宮太皇,金口定調。
  “死罪可免,活罪難逃”。
  削爵、降職、罰俸、免官、收押、流徙。不壹而足。皆可罰銅抵罪。
  終歸能破財消災。
  西園長樂宮,長秋殿。
  車騎將軍何苗,五體投地,噤若寒蟬。
  簾後何太後面無表情,不置壹語。
  許久,這才平靜開口:“殿前所跪何人?”
  “臣,何苗,罪該萬死。”何苗假裝痛哭流涕。
  “原是朱將軍。”何太後明知故問:“何罪之有。”
  聞太後此言,不啻當頭壹棒。何苗驚怖叩首,乃是前額崩裂,血流滿面:“臣,死罪,死罪!”
  聞何進授首。何苗頗多竊喜。自以為,太後從此往後,唯有仰仗自己。外戚顯貴,非他莫屬。不料今日來見,何太後竟口出“朱將軍”。若與太後再無瓜葛,何苗當真變成朱苗。何止洛陽無法立足,飛來橫禍,身首異處,不過是旦夕之間。
  “少時,多虧大兄,裏裏外外,幫襯阿父。殺豬宰羊,起早貪黑,賣肉市中,妳我才得衣食無憂。妳素與大兄不親。然同出壹門,自幼相伴。妳亦改何姓,方有今日之富貴。若為朱苗,又與朕何幹?”言及此處,何太後終是落淚:“大兄被害,妳在何處?”
  “臣……”何苗無言以對。
  “罷了。”何太後以袖拭淚,再不見悲容:“不提薊王太妃義結金蘭,薊王桃園結義。便是張讓養子張奉,知父投河,屍骨無存,亦親往孟津祭拜。哭暈落水,若非被過往漁戶所救,已隨父而去。而妳,卻不見壹絲悲情。我大漢立朝四百年,忠孝為先。不忠不義,不肖子孫。如何能繼承家業?”
  何苗如醍醐灌頂,幡然醒悟。淚流終發自真心:“臣,知罪。”
  無論心中有無悲傷。長兄為父。雖說兄終弟及。然若是不肖子孫,則另當別論。何苗先前為避嫌,故不敢為何進披喪。得何太後告誡,這才醒悟。
  時,薊王執晚輩禮,為右國令披喪送葬。
  天下悠悠眾口,卻無人指摘。正因以孝為先。義而無罪。
  “且自去。”何太後言盡於此。
  何苗如獲大赦,掩面遁走不提。
  何太後自簾後,返回後殿。只見,三日前告假出宮,今日始歸的長樂太仆郭勝,正頸纏白綾,被數個宮中健婦,施以絞刑。
  “太後饒命!”郭勝面紅耳赤,聲嘶力竭。
  何太後置若罔聞,端坐上首:“行刑。”
  “喏!”健婦咬牙發力,白綾徐徐收緊。
  郭勝雙目圓睜,口鼻溢血。垂死掙紮,直到,了無生息。
  何太後將壹切看在眼中,記在心底。
  待郭勝氣絕。健婦齊來復命,詢問屍身如何處置。
  何太後言道:“懸在西園闕下。讓往來百姓,皆可觀瞻。”
  “喏!”
  何太後此舉,大有深意。殺人泄憤乃其壹。為大將軍正名為其二。所謂“有仇必報”。坐實大將軍乃因誅宦未成,身首異處。
  二宮太皇得知,五味陳雜。
  太後首開先河,大義滅親。余下二宮太皇,及少帝,該當如何。
  天下皆拭目以待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