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20章 滅頂之災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3

  “王上言之有理。”盧植壹聲輕嘆:“董卓其人如何?”
  “狼子野心,非忠良之輩。”劉備答曰。
  “離京前,陛下六百裏召回董卓,必為水淹南陽。”恩師言道:“料想,四方將軍中,唯董卓可罔顧大義。倒行逆施。”
  “正是。”劉備亦如此想。
  “是福是禍?”恩師又問。
  “福禍相依。”劉備答曰。
  “董卓可為王莽乎?”真不愧是以身證道,授業恩師。竟壹語,道破天機。
  劉備直言道:“五五之數。”時至今日,薊王亦不知,歷史的車輪,究竟奔向何處。
  然聞此言,恩師眼中似有神光掠過。心頭千鈞重擔,隨之消弭於無形。從容起身,離席下拜:“老朽盧植,求為下庠令。”
  薊王以君臣之禮相待:“孤,求之不得。”
  擇月初大朝會。
  薊王冠冕上殿。
  拜恩師為南廣陽大學,下庠令。因致仕時,“以列侯朝朔望,位特進”。故薊王又上表賜爵都亭侯,邑三百戶。加封“少保(宮職)”。雙秩萬石。
  壹同表賜,另有王傅、四少師、左國令、上庠令、門下祭酒。位皆特進,朝朔望(大朝會),見禮如三公。車駕乘綠車(綠車名曰“皇孫車”。天子有孫,乘之以從)從。
  坐擁大漢壹藩。薊王終開萬石頂俸。
  換言之,薊王再擢升宮俸。王傅並三孤:少師、少傅、少保。皆秩萬石。
  薊國既有四少師,必有四少傅、四少保。至於人選,眾人各有所屬,不壹而足。
  然不出所料。左右國相,遂拜少傅。亦雙秩萬石。
  薊王能開萬石頂俸,拜董太皇所賜。由太醫令華佗,首開先河。今國中大賢,皆食頂俸。太醫令華佗,心結盡消,渙然冰釋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。
  至此,薊國第十七令,終水落石出。盧植、鄭玄,皆為大儒馬融門下高徒。壹人掌太學,壹人理大學。可謂相得益彰。
  恩師安居南廣陽,主持大學。遠離朝廷是非之地。亦了卻劉備壹樁心事。
  入夏後,陰雨綿延。江淮大地,梅雨早發。大水泛濫,幾無可免。
  水線漸漲,居高不下。潰堤之危,時被提及。沿岸官吏,急急上表。書到禁中,如泥牛入海,二帝皆不聞不問。
  便在此時,應後將軍之邀,前將軍臧旻,右將軍田晏,左將軍夏育,齊聚虎牢。
  四方將軍,名聲在外。
  尤其北伐三傑,與時胡騎校尉,臨鄉侯劉備,左右夾攻,壹戰滅鮮卑。名傳天下。後又討黃巾,滅流寇。居功至偉。世人皆以為,三人乃繼涼州三明後,朝中百戰宿將。
  “見過諸將軍。”董卓以東主居之。
  “後將軍。”三位將軍,抱拳回禮。
  “請堂內壹敘。”董卓伸手相邀。
  “請。”
  賓主落座。董卓直言道:“月前,得陛下敕令,伐制竹筏。不知諸位將軍,制筏幾何?”
  “足夠三軍所需。”前將軍臧旻,抱拳相問:“南陽三面環山,並無大水。不廣造攻城雲梯,反造筏無數。且不知,陛下何意?”
  董卓笑答:“天機不可泄也。”
  “哦?”洛陽風傳,三人早有耳聞。六目相對,臧旻試問道:“江淮梅雨早發,溝渠水滿。若壹朝潰堤,竹筏正當其用也。”
  “前將軍所言極是。”話已至此,董卓亦不做隱瞞:“奉陛下詔命,待水淹南陽,當乘筏順下,壹戰而勝之。”
  “水淹南陽,滅頂之災。關東亂軍,固然無存。然百萬黎庶,又當如何。”臧旻追問。
  “這……”董卓故作遲疑:“實不相瞞,此亦是董某所慮也。”
  “哦?”臧旻微微壹頓,又問道:“莫非,後將軍亦不忍見餓殍遍地,萬民饑流。”
  “然也。”董卓鄭重抱拳:“南陽三面環山,居中地陷。凡遇水患,難以疏通,必至淤積。那時,南陽廢帝,不攻自潰。又何須我等畫蛇添足,多此壹舉。”
  “後將軍何意?”臧旻亦抱拳相問。
  “兵法雲: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若南陽果遭水患,我等當盡遣三軍,先救萬民於水火。待民心所向,南陽不攻自破。”董卓早有準備。
  “原來如此。”聞此言,臧旻等人,面色稍霽。大是大非當面,董卓頗知進退。令人始料未及。若當真壹意孤行,罔顧大義。為求壹勝,置萬民於不顧。三人勢必群起而攻滅之。
  “後將軍可敢與我等,歃血為盟。”右將軍田晏忽道。終歸口說無憑。
  “有何不敢。”董卓慷慨而笑。
  四人遂殺軍馬盟誓。待南陽水起,齊心協力,先救萬民。稍後各自回營,募集船只,伐竹造筏不提。
  目送三將攜精騎,呼嘯而去。董卓神色閃爍,久久無語。
  身後中郎將牛輔,甕聲問道:“將軍當真要救黎庶否?”
  “既已歃血盟誓,何須多此壹問。”董卓不置可否。
  “南陽百萬之眾,非旦夕之功。貽誤戰機,恐陛下降罪。”牛輔進言道。
  董卓忽齜牙壹笑:“比起陛下,某懼薊王多矣。”
  “將軍何意?”牛輔不解。
  “毋需多問,依令行事。”
  “喏。”
  五月,以南陽樊陵為太尉。
  太傅楊彪所舉射聲校尉馬日磾,遂遭棄用。樊陵善水功,又出身南陽。對境內枝津故瀆,知之甚祥。先前奉命出京。入弘農等地,穿渠築堤。足月始歸。復命後,如願得三公高位。朝野風聞,乃與南陽之戰,莫大幹系。
  試想,若無大功。焉能居三公之首。
  入仲夏後,江淮大雨如註。各地皆有水情上報。沿岸人家,紛紛遷往高處。南陽扼淮泗上遊,並無大水。豈料樊陵穿渠引水,築堤斷流。大水無從下瀉,遂沿新鑿溝渠,反灌南陽諸水。
  枝津故瀆,壹夜水滿。
  南陽新帝,時命袁術督造雄關,本欲據險而守。豈料困守死地。
  新帝雖早知壹二。然卻秘而不宣。乃至南陽百萬民眾,猝不及防。
  六月初,淯水暴溢潰堤。壹瀉千裏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