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53章 拾人牙慧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2

  待董卓悠悠轉醒。已是壹日後。
  青天白日,春光明媚。
  原本熱鬧喧囂,胡語四起的大營,如今門可羅雀,鴉雀無聲。只剩麾下數千人馬,無精打采,各自驚疑不定。
  “如何?”狠勁推開苦口湯藥,董卓撐臂下問。
  牛輔跪地答曰:“四萬胡騎,壹夜散盡。”
  “白波又如何。”董卓再問。
  “細作來報:山中白波群壘,旌旗蔽日,鼓聲陣陣,人馬嘶鳴,徹夜不休。”牛輔老實作答。
  “人馬嘶鳴,徹夜不休?”董卓心中壹動:“不好,白波賊欲棄營而走。”
  牛輔不解:“數萬胡騎盡去。只剩數千兵馬。白波正當傾巢來攻,為何棄營而逃?”
  “薊王傳檄天下,白波四賊,必傾巢而出,翻山納降。”董卓言道:“人馬嘶鳴,乃連夜打點行裝。徹夜擊鼓,只為疑兵,掩人耳目也!”
  “原來如此。”牛輔這便醒悟:“如今,又當如何?”
  “料想。白波此去納降,必健勇在前,老弱拖後。”董卓陰狠而笑:“追殺記功!”
  “喏!”牛輔領命而出。殺些老弱婦孺,還不手到擒來。
  郭太起兵於白波谷。故所建綿延塢堡,又稱為“白波壘”。
  白波谷東臨汾水,背依懸崖絕壁。隔河為晉陽南下河東之汾河谷道。地處交通咽喉、扼守戰略要沖。
  白波軍壘,臨懸崖沖溝,接群嶺成墻。大壘周長二三裏,小壘周長壹二裏,堡墻高四五丈,厚三丈余。壘外還掘壕塹,遍插尖木。各堡間,均有暗道相通。戰時可經地道,快速轉移兵力。神出鬼沒,令敵措手不及。
  白波軍堡,大多臨崖而建,盡借懸崖峭壁,代版築障墻。如此構造,既可充分利用險要地勢,亦可省去大量人力物力。方便而實用。
  正是依托險峻,及完善的堡壘防禦體系,白波屢敗官軍圍剿。年前還與大河兩岸的黃巾余賊,取得聯系。互通有無,協同作戰。更引小股余賊走投無路,不斷上山入夥。積少成多,聲勢日盛。
  先前情勢所迫,逼入白波谷。只求抱團取暖。如今利字當頭,又各自拆夥。白波四將,自當歡天喜地,領麾下數十萬眾,奔赴薊國。
  尚有大小數支賊寇,扼守白波壘。美其名曰:為眾兄弟斷後。實則惡貫滿盈,自知投靠薊王絕無活路,這才暗中留下,另做打算。唯壹別帥,名曰楊醜。
  董卓揮軍入山,正與其對峙壘前。
  遙看堡壘綿延,易守難攻。董卓揮鞭壹指,倨傲言道:“我乃後將軍兼領並州牧,董卓是也。壁上何人統領,速來答話。”
  楊醜聞聲,這便探身對曰:“某家楊醜,將軍意欲何為!”
  “楊醜?”董卓眉頭壹皺,未聞其名。略作思量,了然於胸:“妳家渠帥皆去投靠薊王。為何獨剩爾等孤守老寨。”
  “乃為渠帥殿後。”楊醜高聲答曰。
  董卓哈哈大笑:“此其壹也。”
  楊醜壹楞:“將軍因何發笑。”
  “爾等貪財濫殺。滿手血腥,滿嘴葷腥。自知此去斷無活路。故假言斷後,強留此地。乃其二也。”
  “這……”眾人心思,被當場戳破。楊醜不由心生惴惴。十萬人馬散去。只剩小股賊軍,枯守深山,孤立無援,非長久之計。
  董卓笑問:“既不願降薊王,可願降我乎!”
  “降妳又如何。”楊醜嗤鼻壹笑。妳比薊王如何?
  “如前所言,某乃後將軍兼並州牧。並州之地,皆以我為主。薊國兵強馬壯,名將如雲。爾等雖不入薊王之目,某當器重。先前種種,既往不咎。若開城納降,可為騎都尉。壹幹人等,皆為將校。從此得食官俸,再無後顧之憂。”
  “騎都尉是何職。”楊醜頗為動心。
  “秩比二千石。”董卓微微壹笑。
  “嘶——”楊醜倒吸壹口冷氣。又急忙問道:“我等殺人如麻,不服軍紀,將軍能納否。”
  “無妨。只需能捉刀殺人。松弛軍紀,又有何妨。”董卓大手壹揮。
  “將軍之言,可信否。”楊醜再問。
  “若有半句虛言,天人共戮。”董卓指天為誓。
  “如此……”楊醜咬牙道:“我等願降!”
  貌似頤指氣使,勝券在握。實則內心忐忑難安的董卓。聞言,不由暗出壹口濁氣。雖說是拾人牙慧,卻終歸有所進項。暗自穩住心神,又隨口壹問:“壘中還有幾人。”
  “約莫萬五兄弟。”生怕兵少,董卓反悔。楊醜又急忙言道:“皆是刀頭舐血,百戰宿賊!”
  “甚好,甚好。”董卓眼中,野火再起。只需吞並這支惡寇,當有二萬兵馬。再清掃周遭蟊賊,或頗有進項,亦未可知也!
  能得五萬悍勇,與大將軍約定之事,可成乎。
  冀州邊界,太行八徑。人頭攢動,宛如蟻聚。人皆披頭散發,襤褸篳路。裹挾獸皮,衣草而出。說是化外野人,亦不為過。
  “山中無甲子,寒盡不知年”。諸如白波與黑山眾,時有壹詞,專門形容:山民。
  荀悅《申鑒·時事》:“皇民敦,秦民弊,時也;山民樸,市民玩,處也。”《後漢書·循吏傳·劉寵》:“山民願樸,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,頗為官吏所擾。”
  簡言之,乃“山野之民”。“白首不入市井”,言下之意,壹輩子都沒有出山過。又說,苛政猛於虎。之所以避入深山,與世隔絕。亦是時勢所迫。
  各地已建起粥棚,內設屬吏相迎。飽食之後,遷入各處黑山營地。黑山眾已分批遷往文安十城安居。空置營地,正好用來安置白波眾。
  傳聞十萬白波。如今看來,遠不止此數。除去四處抄掠,山中當如何過活。壹言蔽之,餐風宿露。
  見老弱婦孺,狼吞虎咽,涕泗橫流。施粥屬吏,各自嗟嘆。
  壹粥之恩。足安民心。
  人口懸殊,遠超估計。便有上計屬吏,快馬上報。文安壹地斷難安置。薊王又專開朝會,討論安置白波事宜。
  薊西尹管寧,起身奏道:“臣,先前所重建之葛城、渾埿古城,皆可遷入。易縣境內,益津、淤口、瓦濟等新造城港,亦足可安置。”
  “甚好。”劉備欣然點頭,又問道:“新造諸城港,可曾覓得長令。”
  “城內民少,政務乃由‘諸曹’代勞。並未置長。”管寧奏曰。
  薊王遂言道:“適宜之選,且勞煩二位國相,速速報上名來。”
  “喏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