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99章 款到發貨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2

  “此乃陛下家事,老奴豈敢亂語。壹切全憑陛下做主。”中常侍張讓諂媚壹笑。
  陛下又笑:“吉光裘,寶馬,菖蒲酒,七寶珠,雖各有珍貴,朕卻亦有所聞。不足為奇。卻不知這壽比南山石又是何物?”
  壽比南山,出自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壽,不騫不崩。如松柏之茂,無不爾或承。”
  不等黃門令左豐開口,張讓便搶著道:“少令何不擡上來,請陛下壹觀?”
  黃門令左豐心領神會。這便命人去取來壽比南山石。
  見十數個小黃門合力擡來壹漆木坐塌。不過是進出精舍短短壹段距離,卻各個面紅耳赤,汗流浹背。足見塌上載物之沈重。
  陛下隨手掀開帷幕,入目乃是壹座赤金琉璃罩。透過壹整面白琉璃,可見壹座由白玉雕成的微縮終南山。
  終南千裏茸翠,山頭雲蒸霞蔚,山峰松柏蓊郁,山澗清泉潺潺。洞窟內還有二人對弈,壹人靜觀棋局。
  滿山蔥翠,栩栩如生。
  最關鍵是。如此美景,竟是在壹整塊於闐美玉上,精雕細琢而成。各借玉色,或為山體,或為流水,或為青松,或為白雲。真可謂鬼斧神工。何止價值千金。根本就是價值連城。
  如此至寶。各種奇珍異寶收到手軟的陛下又豈能不知:“此三人是何許人也?”
  “聽聞乃福祿壽三星也。”黃門令左豐兩眼發直,此物他亦是初見。
  也難怪陛下不知。
  福祿壽三星,時下還無此說。匠人乃聽劉備描述,這才畫蛇添足,新晉添加。
  別說。三位神仙壹出,讓壽比南山石更顯仙氣。
  分明就是點睛之筆。
  關鍵是寓意太好。試問歷代天子,誰不想壽比南山。
  “難為臨鄉侯了。”
  見陛下頗為動情,中常侍張讓不由心中壹嘆。
  送禮送到視錢財如糞土,銅錢堆積如山乃至麻木的陛下感動。普天之下,也只有臨鄉侯了吧。
  單單這塊壽比南山石,足可敵國。
  旁人皆視西域如雞肋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。唯獨臨鄉侯慧眼識金,收歸麾下。果真天家麒麟也。
  中常侍張讓,心念至此,壹時神遊天外。
  所謂拿人錢財與人消災。
  又說明碼標價,童叟無欺。
  堪比後世款到發貨,三日送達的神速。陛下這便召集三公九卿,入尚書臺議事。
  我朝尚簡。崇尚清靜無為。
  從名字便可窺知壹樣。時人取名多取壹個字。若取二字為名,便是賤民。封地也是壹樣。
  取名壹個字的封地,皆是歷代先皇的肱股至親。
  壹般諸侯,皆是二字。
  從命名規則來說。多以山水指代地名。且多以山為王,以水為侯。諸如此類。
  陛下受巨額獻金壹激。脫口而出‘燕王’,其實有些想當然了。
  正常情況下。劉備應被封壹個二字王。即便陛下壹個人喜到癲狂。朝堂還有三公九卿文武百官,虎視眈眈。豈能讓劉備輕易蒙混過關。
  類似諸侯因功加封,大致有兩種。
  增封,是有爵位者,在原有食邑的基礎上,另行增加食戶或食邑。
  徙封,是有爵位者,從原封地改封為現封地。
  眾所周知。我大漢朝有實授,虛封之分。
  諸侯原本各有封地,南北朝改為遙領;隋唐改為食祿不封疆;明代就藩不臨民;清代藩王不離京城。
  作為最後壹個裂土分封的封建王朝的壹名高貴的列侯。
  劉備本就有三百裏富庶臨鄉,治下有城池十座,民眾百余萬。
  料想,陛下定不會把他徙封別處。
  原因不復雜。劉備和陛下有深切的共同利益。百余萬民眾,人稅六十三錢的獻費,每年陛下能收錢壹億。此錢直入中署。而不入國庫。為陛下私人所有。
  壹旦將劉備徒封到別處。將臨鄉變成涿郡下壹縣,不僅人稅六十三錢的獻費再不可得,臨鄉壹地稅收亦皆入國庫。從此與陛下再無半分幹系。
  家國天下。
  窮了自家,富了人家。
  如此本末倒置之大繆,精明如陛下,又豈能會犯?
  增封是必然的。
  如此壹來,也就意味著,劉備的新封地,定是以原有舊封地為中心。攤大餅壹般向外擴張。
  如遇臨近封國,則需避過。絕不能將他人封地,歸為己有。
  臨鄉周圍大的封國,有中山國,河澗國。次壹些的有安平國,逎國。小的封地更多。
  尤其是虎踞幽州南界的河澗國和中山國。完全堵死了劉備南下增封之路。兩國國君皆無錯,陛下又豈能奪他人之地分給劉備。
  往北便是涿郡郡治涿縣城。往西又有逎國攔路。想來想去,只能向東。
  “安次縣?”陛下亦皺眉頭。
  “正是。”司徒袁隗這便答道:“安次與臨鄉相接。其南境益昌壹地,已先行歸入臨鄉。如今再將北境壹並歸入,亦算是全人之美。”
  歷史上,安次確被封侯國。
  《後漢書·靈帝紀》有:中平三年,江夏兵趙慈反,殺南陽太守秦頡,六月,荊州刺史王敏(王叡),討趙慈斬之,因有功封安次侯的記載。
  “臨鄉侯本就是縣侯。又屢立大功,焉能不賞?縣侯之上,便是郡國。增區區半縣之地,如何能封國?”陛下笑問。
  “這……”司徒袁隗確實考慮不周。
  安次縣南境先已封出,如今只剩壹半。哪有封半個縣為郡國的道理。
  太尉許彧這便出列:“方城縣距臨鄉不過十裏,何不壹並劃歸。”
  陛下欣然點頭:“太尉此言,甚慰朕心。”
  司空張濟又道:“有道是三縣為郡。範陽縣亦在臨鄉之畔,今漢初,亦為侯國。可壹並歸入。”
  陛下亦點頭:“司空老成持重,乃國之棟梁也。”
  便是飽受荼毒的玄菟郡亦轄三縣,因功封國豈能少於三。
  如此壹堂和氣。
  又怎能短了尚書令,兼大長秋曹節錦上添花:“剛滿三縣,封國略顯局促。何不將那只剩壹半的安次縣也加上,充做添頭。”
  “知我者,老大人也。”陛下撫掌長嘆。
  諸如與劉備相熟的崔烈、楊賜等人皆沈默不語。面上雖古井無波,心中卻也樂見其成。
  下轄範陽、臨鄉、方城、安次四縣為郡國,雖說並非前無古人,絕無僅有。然縱觀兩漢四百年,因功封國者也是少有!
  陛下,不少了。
  本以為就此作罷。豈料陛下忽指大漢山河圖上壹處問道:“此是何地?”
  三公九卿,急忙伸頭看去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