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63章 懸樓列肆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2

  隴右,東口驛。
  此驛本是馬騰為阻亂軍東進,而在隴山東口修建的障塞。
  後被薊王改建成障城。
  城內便是東口驛之所在。
  敕令九月中下達,十月上旬便有首批豫州罪官,拖家帶口,日夜兼程,抵達東口驛。
  數日前,隴山已降初雪,卻未能留存。除去日光照射不到的背陰處,還有積雪殘跡,隴山多已無雪。
  時下押送犯人的囚車,名“檻車”。乃是由木籠圍成的封閉式簡易車廂。用於押運壹般囚犯。罪官和權貴則使用更為舒適的“輜車”。“輜,衣車也。”乃是壹種有帷蓋的大車。乘坐舒適,前後左右皆有遮蔽。可防路上行人窺探。
  押送重刑犯時,需蒙目並佩帶桎梏。若是王侯、高官,則無需佩戴桎梏,且還允許仆從、侍卒隨行,贍護其日常起居。
  確認無誤,辦完交接。壹路押運罪官的郡兵,這便領賞返回。便有罪官出聲相問:為何半途而返?
  隊率言道:此去敦煌,將換做輔漢大將軍麾下兵士押運。
  罪官這便醒悟:原來如此。
  許是收了不少賞錢,隊率心情大好,便又開解道:明庭且放寬心。此去隴右,是福是禍,未可知也。
  罪官平揖相送。
  潁川壹郡罪官及家眷,皆匯聚在此。後續還有潁川大族,舉族前來。
  說話間,郡兵皆走,院中只剩罪官及家眷。正欲下車打探。忽見壹將,縱馬入院。烏騅馬,玄甲衣,塗搪斑斕白虎紋。氣勢滔滔,宛如神兵天降。
  穩穩勒停神駒,這便粗聲言道:“諸位遠道而來,壹路辛苦。俺奉大哥之命,前來護送。區區五十裏,忍忍便到。”
  來人便是薊國四神將之,張飛,翼德小胖。
  薊國“兇神諸將”之大名,豈能不知。罪官紛紛行禮:“有勞張校尉。”
  “嗯!”
  張飛這便調轉馬頭:“都隨俺來!”
  出院便見壹隊虎賁,列隊相迎。高頭大馬,甲騎具裝。皆虎熊壯士。可擋張飛三合不敗,乃千裏挑壹的豪勇之士。裝備自然精良無比。張小胖得的俸祿賞賜,大多花在刀刃上了。
  三十六部羌渠、十二部氐酋、湟中義從胡,西州豪俠,三百萬眾,不過選出三十六騎。關羽張飛,各領十八騎。
  就這隊人馬。隨張小胖於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,如探囊取物。
  東口驛,前後皆設障墻。馬面、虎落、箭樓、譙樓、吊橋、護城河、壹應俱全。由幕府所轄。守衛此處的曲候,便是“麯氏四英”中的麯演。
  出障城,入隴關道。忽聞車馬喧囂,罪官掀簾視之。傳聞中只容單車通行的谷道,竟被辟成數車並行的青石大道。谷中碎石雜草,皆已不見。近地面的兩側山體,甚至被削成壹人高的直壁。壁下流水潺潺,似還鋪有地下排水管網。
  此去大震關,約五、六十裏。莫非谷道皆被拓寬不成!
  見張飛旌旗如林,路上車馬紛紛避讓。
  如此坦途,始料不及。
  行不多久,忽聞人聲鼎沸,宛如置身鬧市。
  掀簾再看。
  只見壹座市樓橫跨隴關谷道。樓高五重,旌旗招展。市樓兩側,不見山體。乃是兩排隔路相對的重樓列肆。
  “懸樓列肆。”便有罪官,讀出市樓懸扁。
  所謂懸樓。便是懸空而建之樓,卻非完全置於空中,而是“背山半懸”。半懸樓體,以支柱和板墻,與山壁巧妙連成壹體。整體采用幹欄式支柱,遠遠看去,仿佛懸浮空中,與綿延的山脊融成壹體,極為震撼。
  依山而建的懸樓,皆高五重。底層立於地面,後墻立柱為二層平座檐柱。二層後墻立柱,乃三層平座檐柱。壹言蔽之,下層前柱,為上層後柱。如此層層支撐,直達五重。為與山體固定,各層樓板,還如棧道,插入沿山開鑿的菱形石孔之內。並用鋼索牽引。異常牢固。
  只需山體不崩,重樓不到。
  見眾人議論紛紛。張飛嘿聲笑道:“東西二處懸樓列肆,各長五裏。共計十裏。上下五重,已住滿人家。”
  “敢問張校尉,王上可在大震關中?”
  “大哥正在城中。”張飛笑道:“且備下酒宴,為諸位接風洗塵。”
  懸樓各層平座,已立滿居民。三三兩兩,正俯瞰車隊。
  雖著漢服,卻面相各異,多是異族。
  便有罪官問道:“敢問張校尉。樓上所居,是何許人也?”
  “皆我隴右漢民。”張飛笑道:“羌氐漢胡皆有。”
  “原來如此……”正暗自思量,忽聽身旁家眷驚呼。
  “阿父且看!”隨幼子手指。罪官仰頭壹看。不由大吃壹驚!
  橫斷東西,區分華夷的隴山。竟消失不見。取而代之,是漫山遍野,鱗次櫛比的懸樓!整座隴山竟被懸樓掛滿。不見草木,亦不見山石。
  再往上看。遙見壹座雄關聳立山巔。壹座巍峨的宮殿,探出城頭。雕楹畫棟,重檐飛宇;戶牖通明,光芒四射。正是雲霞殿。
  短短數月。輔漢大將軍,竟把雄關,建成了壹座雄城。
  遙看排排懸樓,重檐筆直壹線,幾無高差。罪官不禁感嘆。真鬼斧神工也。
  登山需繞行。若把隴山比作壹座高臺,臺分九重。左右兩道山路,盤旋向上。與沿山搭建的環形街道,依次相交。上下通達,乃山城特色。
  大體而言,懸樓亦是幹欄式建築。阪上立柱,環建高樓。十分便捷。因背靠山體,面向空中。故而街道,亦多懸空。或與棧道相接,或與山體相連,因勢利導,在樓層之間蜿蜒穿行,只求便利,並不拘泥。
  換句話說。懸樓如多層棧道,從上而下,分列在山體之上。彼此間有完善的結構支撐。
  正因無需鑿山采石,伐木修路。最大程度的減少了施工量。只需鑿好菱形石孔,排插梁木。上下以立柱支撐,前後斜拉鋼絲繩。再裝木板為墻,便可快速搭建成懸樓。
  截懸溜飛瀑為水源。支渠四通。內設噴淋蓮蓬已備滅火,木質墻體塗抹白堊防火。上蓋瓦當遮擋火箭。當然,裏裏外外,覆滿搪瓷甲片,最好不過。眼下就算了。實在是太過奢侈。
  誰曾想,被羌氐縱火焚毀的大震關,忽搖身壹變,成了座納民十余萬口的關城。
  著實令人,匪夷所思。
  而所謂懸樓。壹個“懸”字,足可道盡其妙。
  觀者無不驚嘆。論種田營造,薊國自當冠絕天下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